5.20.2009

靠月薪,2年滾出100萬!(真的嗎?!)

文/黃采薇 圖/曾千倚

文章來源:2007年12月 Cheers雜誌

身為看老闆臉色吃飯的渺小上班族──你,也許曾經有個「百萬圓夢計劃」:等存到了錢,要出國/買車/創業/離開工作,自我放逐半年……。但前往偉大夢想的路上,總有各種因素阻撓:每個月薪水就這麼一點點,好像永遠存不了錢,尤其你這個人──ˇ怕麻煩、對數字沒概念ˇ屬於及時行樂一族,不見帳單不掉淚,看到好康總是先刷再說ˇ每月薪水袋裡總有幾千大洋莫名其妙人間蒸發,永遠弄不清到底花到哪去了ˇ你總是拒絕任何形式的推銷,相對地也失去了解新商品的機會或是,你根本從未正視過自己的財務狀況?

踏出第一步,打敗不景氣

要在出社會頭3年存到百萬,真的只是遙不可及的空想?《Cheers》雜誌採訪了多位上班族,發現這可不是痴人說夢。因為,懂得與金錢和平共處,甚至「駕馭金錢」的能力,在現今「物價漲、薪水不漲」的時代裡,越來越重要。美國房地產大亨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在與羅伯特?清崎(Robert Kiyosaki)合著的《川普清崎讓你賺大錢》中,開宗明義提到,「除了中國和印度,世界上的中產階級正在減少。」全球化風氣把財富吹向兩極分配,關注理財議題的人也越來越多,「以往我們認為30~50歲的人才是購買理財商品主力份子,」英商寶源投顧總經理巫慧燕說:「但時代變了!學生、退休族群,現在都加入理財行列。」一句「時代變了」,是財富重新分配的預言:當理財人口增加,疏於理財的人的財富,相對被稀釋。大學裡,證券研習社年年組隊參加金融機構舉辦模擬投資比賽,學生時代即利用打工、家教薪水開始學習投資的人,接觸市場早,踏出社會之後,比同年齡的朋友擁有更多籌碼與技巧。相較之下,幾乎沒有理財經驗的人就容易成為理財顧問掠奪的對象。許多人認為投資很冒險,不是完全拒絕推銷就是對受過理財訓練的專家言聽計從,或是推拖「收入不夠」,遲遲未踏出第一步。其實,即便是理財初級班,你也可以從以下幾個要訣著手:

要訣(1)從生活細節中聰明省
要在出社會2年內連滾帶利賺到100萬元,首要條件就是拉高每月投資金額。既然月薪不多,就從生活中找出不必要花費,比如說,跨行提款手續費。每個月總有5~10次跨行提款,「別小看手續費,」英國保誠投信協理吳昆倫說:「以目前定存利率來算,得在銀行裡擺上10多萬,每天的利息才能打平!」吳昆倫會選擇分行數最多銀行開戶,理由是「到哪提款都不會被扣手續費」;繳保險他也會選擇最省錢的「年繳」方式,若利用金融機構扣款,還可以有1%~3%的議價空間。這些都不需要多花時間,卻是財富積沙成塔的關鍵。挑選理財專員也有訣竅,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協理阮麗璇建議可以靠長輩增加對銀行的議價能力,如果父母親是銀行VIP理財客戶,在同家銀行以「關係戶」身分開戶,不只得到資深理專的諮詢機會,也可能在手續費上有優惠。小富由儉,今年34歲的許瓊如就是個例子。出社會頭1年月薪只有2萬8千元,身上還背了30萬元助學貸款,她把月薪分為3等,6,000元還貸款、6,000元拿回家,並且嚴格控制每天開銷不能超過150元,因此每個月還是能省下近萬元定期定額投資基金。幾年前,許瓊如考上高考,轉往公家機關服務,月薪增加為4萬元以上,她還是嚴格控制每月花費在1萬元左右。靠著開源節流雙管齊下,工作不到10年,許瓊如不但持續負擔家計、還清學生時代貸款,目前名下還有130萬元以上存款。即便如此,她仍不改精打細算的消費習慣。上百貨公司,她一律買有折扣的商品券,只在週年慶、母親節兩次大採買,湊滿千送百加上禮券折扣,同樣商品,她幾乎都能以8折以下價格買到。她也喜歡在下雨天的週間晚上逛街,「雨天人潮少,有些櫃甚至還沒『開市』,」許瓊如說,即使在百貨公司,這種情況下特別好殺價,她曾經看中一套原價1萬6千元的西裝,最後1萬元員工價成交。

要訣(2)不了解,不亂投資

開始投資,還要注意別走偏方向,才不會糟蹋血汗錢。美國著名財金作家菲爾湯恩(Phil Town)在著作《有錢人就做這件事》(Rule #1)中提出投資的「10/10法則」,意思是「除非我願意擁有該企業10年,否則我連10分鐘都不想擁有」。湯恩想提醒讀者的是,真正了解投資標的,以長期投資角度思考,才能精選出最賺錢的企業。要實踐這點,其實對產業有研究的人最為困難。7年多前甫出社會時,益華科技業務經理曾志光就以第1筆薪水投入股市。他當時是科技工程師,有時押對寶,但也踩了不少地雷。業內消息真假參半,捕風捉影的結果,固然嘗過幾次手上股票大漲100%的甜頭,幾次失利卻讓他紙上富貴轉眼成空,某些資產一度縮水到剩下40%。「行內風聲」成為他的投資盲點,「很多表現好的股票是別人推薦的,擺著也不安心。常常漲了一小波就跑,跌的不回檔又不甘心。」對投資標的一知半解,缺乏信心的結果,總是賣掉表現好的股票,長抱差勁的股票。單靠行業內的專業判斷情勢,有時也會掛萬漏一。他曾看好DVD產業買進股票,卻忽略DVD產業進入門檻低,遭逢中國、印度削價競爭以及專利權爭議,股價不如預期,投資鍛羽而歸。直到這幾年,他學會拒絕「高風險、高報酬」的誘惑,將三分之一資產放在獲利穩定的連動債,就算要買股票,研究透徹之前絕不出手,投資獲利便開始增加。

要訣(3)適時分散風險

分散風險是門大學問,代表你必須拒絕高報酬的誘惑,穩紮穩打投資。事實上,對於非專業投資人來說,這的確是比較容易賺到錢的方法,吳昆倫分析的幾個數字,正好與之互相印證。他以3個月為1期統計過去25年全球股票市場,每期平均投資報酬率達2.5%,但扣除績效表現最好的20期,報酬率只剩1.6%。高報酬集中的情形在台灣市場更明顯:同樣3個月為1期,25年來台股平均投資報酬率為5.1%,但如果扣掉表現最好的前20期,投資報酬率下降到1.2%。反差越大,代表市場賺錢時間點越集中,若非高手,每日追逐市場無異與機會之神對賭,輸的機率往往比嬴面來得大。「一般人還是著眼長期投資吧,」吳昆倫有感而發,薪水不多就不要做賠本生意,與其在投機市場貼身肉搏,不如看準長期趨勢累積複利比較實在。

想賺錢,要做90%的人不會做的事

投資學裡有個著名的「90/10法則」:10%的人掌管了90%的財富,因為這10%的人,會做另外90%的人不會做的事情。「90/10」原則可以說明多數報章雜誌報的「明牌」往往不靈光的原因:當這些訊息大量透過媒體被發送,傳於90%的悠悠之口,還剩下多少價值?試著將以上3種原則對照你的日常消費習慣,看看自己是不是10%,真的「存得到錢」的人。也看看《Cheers》雜誌找到2位出社會不到3年、月收入3~4萬元,卻能順利累積到百萬資產的上班族,以他們的經驗,幫還在遲疑的你加油打氣。

-----------------------------------------------------------------------------------------
偶的感想是:
賺錢還是少投機,多一點務實,少點花費,多點存款。

5.17.2009

第四章-非想非非觀

俺:但是現在很多人都是口是心非啊??連自己的心都有可能欺騙!!

首:是的,這就是被自己蒙蔽。被自己的感官蒙蔽、,自己對事物好惡感覺所蒙蔽,執著事物真假所蒙蔽,種種的自我設限蒙蔽,致使把假當成真。

俺:那要怎麼破除這樣的狀況?!讓自己不會被蒙蔽!!

首:首先,要先知道自己是為什麼去判斷這件事情!! ^^

俺:就事情的真相啊!!

首:那您是用個人的感覺去判斷?!還是用世俗觀點去判斷?!

俺:兩者都有。

首:如果兩者都錯呢??

俺:普世價值不會有錯吧?!如果錯了,怎麼可能成為統一觀感呢?!

首:這就是「形而上」的哲學問題,狼狼不會教您什是對錯,狼狼會在這次聊天中,告訴您如何去分辨什是真實!!什是虛假!!

俺:好,說來聽聽,我也想知道老大對於事物的想法。

首:所以的價值判斷,在於利益的觀感,何者為大利,何者為小利,何者為大損、何者為小損,在如此的認知架構下,開創了所有種族獨特的價值觀及判斷。

俺:嗯~了解,這不會很深。

首:但是利益價值的判斷,在於對自己得益好處,這得益最小可以到個人,對大可擴至全種族。

俺:嗯嗯~~

首:但,生存的本能驅使下,總是會造成破壞。生長與滅亡是互為表裡。

俺:嗯~要活下去,總是要有犧牲。

首:是的,今日存活,是以另一個種族生命為代價,進而讓自己能夠存活,如此週而復始無窮循環,直到種族滅絕。這是成住壞空的定律,也是最基本的生死流轉,而在這過程中,任何種族,都逃不出這個定律。

俺:這就有點神怪了,難道人類這個種族,就沒有想過辦法要解決種族滅絕嗎?

首:有。

俺:那就有自救的機會啊。

首:有形物質的消失是必然,不管怎麼做,都是徒勞無功,任何生命誕生同時,也是同時走向滅亡之路,這個循環是不會改變的。

俺:連神也一樣嗎??

首:是。連神也一樣,不會有長久不衰的存在,這就是有形物質的命運。

俺:如果這樣說的話,現在的人相信神,不就是一種很愚蠢行為?!

首:在神的有限生命相對於人,是等同無限大,人類是看不到眾神滅亡。

俺:那跟剛剛您想說的有關連嗎??

首:有形物質的生存是事實,滅亡也是事實,中間所有的關係過程,都是自身感官交互運作產生,喜歡一個人、討厭一個人、殺死一個人、虐待一個人、擁護一個人、愛戴一個人,這些,只是自身意識感官所得來,因為有了感受,選擇了讓自己愉快方式。

俺:嗯~

首:惡美雙缺,就是讓您了解本質的存在,惡的存在是必要,且是必然,生存是一種惡,這個惡是一直到您滅亡之前都不會消失,不管眼前事物多美麗,看起來有多芬芳、多良善,而實際上,是建立在另一個種族的犧牲,是犧牲換來您眼前看到的事物。

5.10.2009

第三章 - 應化非真觀

首:這樣說好了『存在』、『不存在』是一種認知。

俺:啥意思??不懂。

首:所謂的「存在」,不過就是因為您現在可以證明,所以您相信他,所以您認定有該項事物的產生;而「不存在」是您現在無法證明,或者您拒絕相信,以及懷疑他,故認定他不存在。

俺:很正常吧,人總是會因為認知有限,進而對事物的判斷有所誤差。

首:所以您認不認同『存在』、『不存在』是一種認知呢?! ^^

俺:認同,因為這沒有好爭論的。

首:同樣的道理『善、惡』也不過是存在您目前您們的認知,因為是依現有的環境及文化及利益,定義出善與惡的標準,沒錯吧?! ^^

俺:如果用「存不存在」的方式來看的話,確實是如此,但是有絕對關係嗎??

首:全然的善不存在,全然的惡也不存在,這就是狼狼抱持的態度。

俺:不懂。

首:若單一種族來看的話,所謂的善,會有「至善」、「滿善」、「半善」、「無善」,不會有「惡」。

俺:............................

首:難以理解嗎?!狼狼作一下說明吧,全然的善不存在,是因為已經壓迫非善的空間,既然非善有其存在,則存在必有其道理,這道理也許不是說得清,但是既然存在了,就應體會非善。而同等全然的惡,而惡之所以為惡,也不過站立在善的彼端定義之,若是真的為全然之惡,那惡應存非惡,也是存在。

俺:真像證明題,互相得證善與惡不過是立場關係。

首:所有的事物都有缺,因為這就是完美,促使生命不斷進步,永遠都會往上提昇,而不是向下沉淪。

俺:嘿嘿~~自甘墮落的人還是有啊。

首:因為那是他自己選擇的啊,不能因為他選擇跟你不相同,您就必須拋棄他。相反,您應該以他為借鏡,提醒自己應該要怎麼作,而不是只看著他,自己卻無所作為。

俺:這我知道,但是跟聖經謬誤沒有關係吧?!

首:呵呵~若您瞭解聖經,或者您真的想進入真理殿堂,狼狼這樣說好了,聖經上的記載不過是種認知而已,窮究認知是不需要的,因為那無助您為人道理,而是您必須從中去瞭解,聖經上「利他」的含意為何!!這才是聖經上要給人的禮物。

俺:所以您的意思是說神在聖經中根本是無關緊要的?! @@

首:人對於未知總是有著一份恐懼,不瞭解之前,「順從信服」會是第一個反應,狼狼會說『這不過是動物的一種生性,對強者屈服』,跟大多數生命共同生活時,替別人著想、替別人設想、不製造他人困擾、對父母盡孝、有過必改、持續自己延續生活目標,這些許許多多的事情,不過是創造一個和樂生活前提,每個人都有相同準則要遵守提攜,對整個團體環境來說,是最好的。

俺:所以神不過是人依附的代名詞?!

首:是。神的存在,不是讓眾生膜拜,神無須膜拜、也無須祭祀,一切眾生行為皆由眾生產生,非神所能左右,神在這場遊戲中的角色,不過是觀看者,所有的行為,皆是眾生習性所導致。

俺:所以......聖經中神的存在是笑話?!

首:生命中有太多變數,因為這些變數的存在,讓人在每種境遇中,會有無從施力及憾恨,而這些,總是需要找一個宣洩的出口,冥冥之中的未知存在,也許是他們降下這些生命變數的考驗,對智慧未開的眾生來說,原來自己是被受注意的,就算暗地裡作壞事,但總是有未知存在默默觀察行為,進而降下災禍或者獎賞,這樣的作法,對眾生來說是最好的。

俺:自己的心觀嗎??簡稱罪惡感?

首:是的,欺人、欺天地,但欺騙不了自己的心,從自己的心去糾正自己行為是最快的。